苏州鑫元邦塑化贸易有限公司销售部
美国杜邦PA66 , 德国巴斯夫PA6 , 美国杜邦POM
法国罗地亚PA66代理商
发布时间:2022-02-26

聚己二酰己二胺

 锁定

同义词 PA66一般指聚己二酰己二胺

本词条由“科普中国”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 审核 。

聚己二酰己二胺,俗称尼龙-66,是一种热塑性树脂,一般是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制的。不溶于一般溶剂,仅溶于间苯甲酚等。机械强度和硬度很高,刚性很大。可用作工程塑料,机械附件如齿轮、润滑轴承,代替有色金属材料做机器外壳、汽车发动机叶片等,也可用于制合成纤维。 [1] 

中文名

聚己二酰己二胺

外文名

Polyadiohexylenediamine
Nylon - 66

别    名

尼龙-66、聚酰胺-66

官能团

酰胺基

分子量

1.5万~2万

熔    点

150 至 250 ℃

目录

1 概况

2 尼龙制品

3 主要品种

4 生产方法

5 聚酰胺改性

6 用途

概况

分子主链的重复结构单元中,含有酰胺基(—CONH—)的一类热塑树脂。常制成圆柱状粒料,作塑料用的聚酰胺分子量一般为1.5万~2万。各种聚酰胺的共同特点是耐燃,抗张强度高(达104千帕),耐磨,电绝缘性好,耐热(在455千帕下热变形温度均在150℃以上),熔点150~250℃,熔融态树脂的流动性高,相对密度1.05~1.15(加入填料可增至1.6),大都无毒。但树脂中的单体含量过高时,不宜长期与皮肤或食物接触,各国对此常有食品卫生方面的规定。

尼龙制品

沿革 早工业化生产的聚酰胺品种是聚酰胺66(即尼龙66),美国杜邦公司W.H.卡罗瑟斯于1937年公布了个专利,制得聚酰胺纤维(尼龙丝)样品,1938年建立了试验工厂,1939年工业化生产装置投入运转。当时聚酰胺主要用于生产纤维、绳索和包覆材料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材料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,战后生产了薄膜和塑料。1941年,聚酰胺6在德国投入生产,随后又开发了聚酰胺610。1950年法国开发了聚酰胺11。1958年中国试制成功聚酰胺1010,苏联试制成功共聚酰胺。1966年,在联邦德国赫斯化学公司大规模生产聚酰胺12。1972年,美国杜邦公司又实现了芳香族聚酰胺的工业生产。70年代以后,聚酰胺的改性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,特别是石油化工的发展,聚酰胺的原料路线转向石油,成本逐年下降,产量逐年增长,使聚酰胺发展成为一类品种多、能够适应于多种用途的高分子材料。


展开全文
优质商家推荐 拨打电话